3月18日,文旅部发布通知称,“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上限由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确定,不搞‘一刀切’。”
15日,文旅部曾发布通知称,“疫情低风险地区,对剧院等演出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接待消费者人数比例不再做统一限制,由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自行掌握。 ”
17日,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年清明节出游人次将达到1亿人次;随着今年“五一”假期“连休五天”政策落地,去哪儿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五一机票的预订量已经超2019年同期。
最新的出行预测数据刺激了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走强,截至18日收盘,宋城演艺(300144.SZ)上涨6.37%,中国中免(601888.SH)股价上涨1.5%。
新政助推旅游行业复苏
文旅部网站3月18日发布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1年3月修订版)》的通知。对景区开放总体要求,通知称:
(一)坚持常态防控。各地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抓紧抓实抓细旅游景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健全疫情防控应急机制,明确旅游景区主要负责人是景区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把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确保各项措施执行到位。
(二)坚持科学防控。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对旅游景区开放承载量和接待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地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作出调整的,应当按照属地党委、政府要求,科学动态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上限由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确定,不搞“一刀切”。
(三)坚持精准防控。要抓好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防控,补上短板漏洞。继续面向公众主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预约旅游、厉行节约等宣传引导,强化公众疫情防控意识,培育文明旅游、预约旅游和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2020年受疫情影响,景区、剧场等人群较为密集的休闲娱乐场所最大承载量几经调整,由一季度不开放、5月初调整至最大承载量30%、7月中旬调整至最大承载量50%,9月提升至75%。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在受访时表示,文旅部此举是顺势而为。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理应对政策作出“与时俱进”的调整。
此前,受疫情影响,旅游市场遭遇重创。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国内游客、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28.8亿人次、22286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52.1%、61.1%。
据中国旅游报,文旅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专访表示,“旅游业是典型的生活性服务业,旅游活动聚集性、流动性很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到严重冲击。文化和旅游系统做了很多努力,推出一系列针对性政策举措,帮助行业和企业渡过难关、复工复产复业,取得了良好效果,旅游业恢复呈现积极向好态势。”
胡和平表示,“下一步将慎终如始抓好文化和旅游领域疫情防控,推动助企纾困各项普惠性政策落实落地,研究制定针对旅游业的特殊扶持政策,推动旅游领域生产经营全面恢复发展。”
这三个城市的酒店热度最高
得益于疫情防控好转、疫苗的快速推广以及出行政策进一步放宽,清明节有望迎来今年跨省游的首次高峰。
山西证券在研报中表示,OTA数据来看,以旅游为出行目的酒店预订量大幅上升。目前清明假期国内机票预订量已经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同比去年增长4.5倍,成都、上海、三亚成为酒店热度最高前三城市。
该机构称,今年五一假期连休5天落地,携程机票搜索量迅速攀升,4月30日到5月5日酒店订单较2019年订单量增长53%。小长假天数增加带动旅游出行消费边际效应大增,国内游预计呈现上涨态势。
从出行方式来看,清明、五一期间自驾游、中短途游仍是消费者出行热门选择;从细分市场来看,私家团、高星酒店等高品质产品逐渐成为消费者出行首选。
在此背景下,市场对新型旅游产品的需求加大,个性化、体验型旅游更受青睐,对供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目前国内许多旅行社长期经营传统旅游业务,思路相对固定,在研发新产品时很难与以往的老产品区别开,大部分旅行社还是在目的地、出行时长等方面做文章,旅游线路也仍以老线路为主。
不过,作为“松绑”后的首个小长假,清明节三天还不是“旅游的最好时节”。在刘思敏看来,因时间较短,选择中近程旅行的消费者居多,“如果一个城市周边有比较庞大的人口,并且有消费能力,这个城市就相对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