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呼吸空间”需求
或许疫情后客人对于酒店内空间私密性的需求会比以往更加强烈,尤其是对于酒店内公共区域和公共空间的私密性要求,很有可能会有前所未有的增长。之前,我们通常理解酒店的空间有两种不同的特性:私密和热闹。私密的地方,要保障客人尽可能的静享空间且不被打扰;热闹的地方,要保证客人能够享受到紧密的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乐趣。
然而,新冠疫情一出,很多人会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忌惮人与人之间紧密的接触。那么,是不是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把原来的公共空间(如餐饮及娱乐大厅、大堂吧等空间)都改成单间才好?我认为也不是的,因为人与人的互动或者是“享受热闹”的需求,依旧是人性中的一种迫切的“社交需求”,所以酒店要做的事情不是简单的把大空间隔成小空间,而是要去思考如何让人们在“享受热闹”的同时又能消除心中的忌惮并保障安全。
或许,透明的隔断是一种解决方案;又或许,用绿色植物保障间隔距离也是一种方案;再或者,户外的公共空间要比室内的公共空间更受欢迎。总之,疫情过后,并不是人们的社交需求被泯灭了,而是由于对于传染疾病的恐惧,人们在很多场合对自己私密的“呼吸空间”更加在意了。而如何让客人内心的需求得到“鱼和熊掌的兼得”,这是值得每一家酒店去思考的。
清洁标准提高
长久以来,我们都爱拿日本的员工如何清洁房间或清理马桶,来寻找我们自身的管理差距。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日本的酒店之所以在清洁标准上能够达到看似极致的标准,与日本酒店所处的“需求环境”也不无关联。换句话说,日本的客人也许对于清洁的要求在普遍要求上要高于国内的客人,所以那些不能达到高清洁水准的酒店在日本市场也自然难以生存。
然而,这次疫情加上17年前的非典疫情,两次深刻的教训或许会将中国公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标准提高一个维度。将来,越来越少的人会在卫生问题上“大大咧咧”,“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洒脱”也会渐渐消隐,所以酒店的清洁标准也要同步上升到“吹毛求疵”的地步。因为以前的“吹毛求疵”或许将成为未来的“入门标准”。
疫情过后,酒店应当自觉的在清洁标准升级上投入精力,纵使是疫情彻底消除后,疫情期间的很多高标准清洁程序也应借势保留。未来,诸如房卡消毒、门把手消毒、遥控器深度消毒、电梯消毒等工作程序也许将不再是个性化服务或是疫情期间的特殊安排,而是将深深的嵌入酒店行业的工作标准,形成一种沉稳的“洁净度竞争力”。
抱团取暖迫在眉睫
这次疫情让很多酒店和旅游企业都在思考“生死存亡”的问题,甚至在刚开始的一个月之间,就已经有很多企业轰然倒下,没有机会再等到烟消云散。当然,OTA和其它一些依附酒店来创造价值的企业,日子也不会好过。变故袭来之际,酒店、供应商、渠道和一切的“利益相关者”,怕是都切身体会了一把何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何为“唇亡齿寒”。
在这样的普遍“痛感”之中,平日的一些你争我斗和那些谈不拢的困局似都一下子变成了“浮云”。因为面对生死,哪还有什么解不开纠结,满眼便只剩下如何“同舟共济”。我们注意到携程和美团都出台了一些援助酒店的政策,或多或少,或轻或重,至少都走在了相互关爱的路上。除此之外,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也都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性政策,“花总”事后那种跟风似的“严厉”和声讨姿态渐消,整个行业和周边环境似乎有了一种相互关照,患难与共的“真实勇气”。当一切回归真实,人人有勇有爱,或许行业真正突破的基础便形成了,在一种温暖而和谐的气氛中重建业绩,或许才是抱团取暖的建设性意义。
理性反弹趋势可期
如今大家都在揣测,疫情过后旅游市场会不会有如沸点之后的反弹?总体看来,已经深入新世代生活方式的旅游出行需求加之人们对于生活之无常的切身品读,应该会形成一定的旅游需求的“弹簧效应”。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毕竟非典时期的中国GDP增速在10%以上,而今正处于换挡期的中国经济增速是否还能给予旅游业以如十几年前那般强劲的动力,也许还是值得商榷的。
不过,可以预见到的是,短途旅游应该会更快一些走上复苏的正轨,因为相对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短途自驾旅游势必会给仍旧心存疑虑的客人更多可控的安全感。
全面复苏之路步步惊心
在全国疫情遏制取得阶段性胜利,世界疫情仍在加速蔓延的大背景下,国内大住宿业的复苏之路可谓是“希望尚存但是步步惊心”。
一方面,国外旅游的全面停摆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国内游的加速复苏,与之相伴,酒店业所谓报复性增长在某些热点地区或局部市场有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国外疫情形势的不断恶化也会增加国内输入病例的风险压力,因此国内随时有可能在不确定的范围和地区重新加强管控甚至实施全面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在此疑云之下,酒店业者或许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对内严格管控支出,对外抓紧一切小旺季及高峰日,一场一场的打好“收入战”。
另一方面,聚集性集会恐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不会全面放开,即使放开,人们举办和参加集会的热情也需要渐进式的恢复。对于酒店行业来说,集会的疲软,几乎就意味着MICE的缺失和婚宴版块的大萧条。然而更让人担忧的是,经历了这次漫长的疫情管制期后,由于线上会议和线上沟通的广泛与深入运用,很多公司和组织或许都会在疫情后重新审视自身的线下会议安排和集会庆典预算。长远来看,如果再加上国家的5G新基建建设可能带来的信息传播革命,整个酒店行业也许都应该开始思考未来酒店的会议设施要如何革新才能够重新形成客人不可替代的“集会需求”。如果我们拓宽思维,无界畅想,未来的酒店会议设施很有可能会加速向“阶段性展馆”和“拓展类空间”方面贴近,甚至新零售、联合办公等酒店新物种功能模式也将在疫情洗礼之后获得与酒店会议设施重组的机会,从而形成酒店被动进化后的“新生物体”。
总之,“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一切突如其来的变故必将带来充满契机的新格局。该来的已经来了,该变的也必然会变,我们或许都是最不幸的人,赶上了这个百年不遇的大变局,我们亦或是一群最幸运的人,抓住了这个百年不遇的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