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即便结束了,大众消费心理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酒店恐怕还要做好一两个月的客源难的准备。”一位酒店人向记者表示出如此的担忧。酒店业的战略转变以及运营策略的升级,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的提升,而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外援”加持——向上下游产业链寻求更多的互动、帮扶与突破创新。那么,疫情后,旅游住宿业的“柳暗花明”在哪儿?
提质提效、升级创新——“科技赋能酒店”提速跃进
2003年的非典过去之后,携程强势崛起,阿里巴巴一飞冲天。这些互联网科技企业从产品供应商转变成赋能者。在强调“生态环境”的今天,这一趋势越发强烈。
吴韬认为,疫情结束后的1个月后会有一波旅游,出差的报复性反弹。因为大家都在家隔离太久,迫切需要出去放风,企业销售也急需出差开发维护客户,因此会有一大波的住宿需求出现。但是大家还是怕在公众场合呆很久,尤其是出差住酒店,酒店又是一个人群密集复杂的场所,本身的空气环境也不是很好,在加上对病毒的恐惧,使得大家能不住酒店就尽量不住酒店了,这样对酒店业是非常的不利。“既然大家对酒店环境都有所顾虑了,因此我觉得酒店的各类硬件设施,特别是针对环境的水、空气、毛巾、布草等产品会有一波升级换代的机会。”
与此同时,在这场防疫战中最高频的行业热词无疑就是“无接触服务”,即:在入住酒店各环节中,客人可通过APP等自助完成入住和退房等服务,酒店也可通过机器人替代人工送物至客房,减少人与人的面对面接触。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行业早已在运用的智能前台终端设备、智能机器人等科技产品中之外,鹿马智能还研发了“住客健康登记小程序”, 投入使用酒店1000多家,为酒店在疫情期间缓解“员工未到位,业务办理难度大,风险不可控”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行业好评。智能终端设备、AI客服、小程序运用与大数据分析的全方位结合,能够实现7×24小时实时服务,大大提升了酒店的经营和服务效率。
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智客迅科技总经理薛智认为部分已经转型的“智慧酒店”抗风险能力更强,包括自助入住、机器人送物、助力“避免人与人接触”的防疫利器;同时智慧酒店依靠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信息等新技术,以智能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经营、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与网络化,实现酒店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和高效管理,大大减少的人工开支和运营中能源损耗,优化了收益结构,对后续行业回暖的用工荒也有了应对方法。“此次疫情是考验也是机遇,尤其行业正处在打造智慧酒店的变革道路上,通过这次考验,智能化、降本增效、更高级别安全等等成为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利用智慧生态和数字化驱动的拐点促使行业更快转型。”
在伏建军看来,过去酒店把成功三要素归结为地段、产品与服务,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酒店开始把科技与IP加入到成功要素的考虑范畴中。科技一方面是给客人以科技感,另外一方面酒店也需用科技提升内部管理和运营能力。这两年酒店行业还流行“文旅+酒店”的模式,通过文旅IP的加持带来更多流量和叠加消费。不过由于业务形态更加丰富,需要更复杂的中台技术来提高运营管理。此外,消费升级倒逼酒店产品升级,过去的产品思路不一定适应新的消费需求,旅宿业需要考虑经营创新或者转型:提供自助入住设备,也就是“无接触”服务,包括机器人接待送物等;如何增加酒店房间复购率,增加客人预定通道,帮助酒店强化自有销售渠道;帮助酒店提高非房收入;通过AI智能技术升级酒店产品,比如语音AI智能客控和客房服务等等。
正如门丁智能副总裁肖述涛所言,酒店的精细化运营水平会不断提高,对新兴科技产品的应用会加大。住宿行业正在向新一轮的体验创新转型,未来酒店销售的不是一张床,而是一个新兴的体验空间和场景消费服务体系。这对于智慧酒店产业链玩家也是一次巨大机会,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创新的企业更能抓住机会。毫无疑问,经此一“疫”,科技赋能酒店的意识被强化,前进的进程超前提速了。
自救还是外援——现金流的周转与激活
根据迈点研究院《2020中国酒店业疫情应对及诉求调研数据分析报告》显示,70.54%的受访者表示在3个月以内;11.61%的受访者表示撑不过1个月,资金链断裂问题凸显;同时也有16.96%的酒店表示现金流可以维持半年左右。同程金服市场运营总监王婷指出,这次疫情对住宿业在短期内的影响是巨大的,短则3个月、长可达6个月,对很多小型酒店以及非标酒店来说更是一个“生死劫”。现金流,一直都是酒店作为投资工具的重要砝码。而受疫情影响,短期内客源骤减,物业租金、人力成本、水电煤等固定经营成本却无法缩减,酒店业陷入了现金流危机。
我们可以看到,华住、铂涛、首旅如家、锦江、东呈等头部企业,非常及时地对旗下加盟酒店及业内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减免费用、提供金融支持等措施。同程旅游-同驿贷则联合数十家金融合作机构,推出5亿元专项授信资金,用于缓解酒店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的资金压力。
“目前OTA平台、酒店用品采购平台和独立的金融服务公司均有提供这样的服务。”周鑫建议,通过酒店、供应商、OTA平台和金融服务方的共同沟通,释放酒店采购的资金压力,酒店可以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创新经营与转型提效中。
无论是酒店集团的减免加盟费还是包括供应商、OTA和金融服务方等机构的外援金融支持,在现阶段来说,可以暂时缓解酒店的现金流压力、起到一定的周转作用,但这并非是长久之计。在疫情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面前,酒店还必须尽快找到新的现金流激活方式。
在这次采访中,记者探访在一家及时转向的企业中发现了新的思路。深圳捷旅国际旅行社(简称“深捷旅”),是酒店B2B分销商,其孵化出的C端的小程序“惠出发”聚焦酒店多元化分销。疫情发生后,面对大批的取消订单,深捷旅对惠出发小程序做了重新定位——打造成“旅游+生活”精品好物一站式社交电商裂变销售平台。即,借力深捷旅的采购和供应链的优势,积极寻找疫情下最刚需的防护用品供应链,快速上线销售。这种遇到挫难进入快速反应的举措或值得借鉴。
面对疫情,创新和突变是必须的,挖掘酒店的特色化差异比如很多酒店的下午茶、包装类产品、红酒等都是特色,可以在这个时候跟一些平台合作起来,进行售卖;甚至在特殊时期也可以考虑酒店餐饮外卖等创新经营模式。同样的操作模式,民宿行业也已经开始试水——线上售卖土特产。
记者认为,酒店行业拥有强大的分销系统能力和会员规模优势,当传统的客房产品在特殊时期不能变现的时候,不妨考虑挖掘其他非客房产品,开辟新的收益渠道。比如说,酒店经营所需的清洁、消毒、布草等等生产型产品,它们同时也是防疫物资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不妨联手选择有品质的服务商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分销”优势,将有品质的产品分销出去、激活现金流。
小 结
“旅游业具有极强的敏感性,极易受外部危机事件的影响;同样也有极强的韧性,可以快速恢复。”正如洪清华所言,反思发展模式、深度在线学习、探索创新模式,成为“停摆”期所有文旅人最迫切的任务之一。这也是这次疫情带给酒店业最好的“静思”机会。当我们的酒店,不再是“住”的空间,当它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更大的责任时,它所有的经营逻辑和商业模式都需要重新被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