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 Capsule inn 胶囊酒店
比起日本胶囊旅馆的顺利发展,在中国的胶囊旅馆,却走过了曲折且漫长的道路。
中国胶囊旅馆发展史
中国的第一家胶囊酒店开业于2011年,位于上海市火车站,共计68个单元,上下两层,共计使用面积为320平米。可惜的是,这个中国首家胶囊酒店因为安全问题而未能通过消防局的审批。当时,消防局给出的理由是:“胶囊旅馆人均使用面积在3平方米左右,达不到群租房人均使用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的要求。人员密度过大时,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中国第一家胶囊酒店报道
而今,中国已有超过20个机场落地了胶囊酒店,包括:北京、无锡、西安、乌鲁木齐、杭州、长沙、合肥等城市。运营公司至少有3家公司。通常,这些胶囊酒店每个单元面积为3-5㎡左右。可以容纳一人进行短时间或者过夜休息。收费标准为30-50元/小时,或150-200元/夜。
不仅仅是在机场,同样具有高密集度和流量的高铁站,也成为了胶囊酒店的布局战场,依靠全国发达的高铁网络站点,为转成、滞留、延误等旅客提供短途休息空间,成为主要的客户需求。
胶囊酒店舱体
胶囊旅馆真的“暴利”吗?
全球胶囊旅馆市场在2012年度总收入为132百万美元,2017增加到159百万美元。根据QYR数据分析预测,在2022年胶囊旅馆市场的收入将达到226百万美元,2017年至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03%。
据了解,国内胶囊酒店的发展,主要集中在2016年之后,目前,市场中运营的胶囊酒店主要集中在机场、高铁站内。国内的胶囊酒店主要以箱体为主,每个箱体单元面积主要集中在宽1-1.5米,长2.15-2.2米左右。每个箱体占用面积约3㎡左右。在调查的几个机场中,每个机场的胶囊酒店单元均在40-100个之间。
购置价格从3000元至50000元一个单元不等。某胶囊酒店告诉记者:“通常,1万至2万元左右的舱体订购量比较大,舱体分为环保材料、木质等不同种类,通常,一般的材质不能用于消防验收使用,因为材质没有阻燃的作用,而具有阻燃材料和材质通常比一般材质价格高出20%左右。在安装环节,通常需要投资人购置舱体后,自行联系机场方面进行水、电、网络等接入。
某机场正在运营的胶囊酒店工作人员小刘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每个单元每日(24小时)可以产生200-250元的营收。当下,我们这里共计有80个舱体,预计每年可以产生550-600万的营业收入。每个胶囊酒店一般需要4-5个工作人员(未来,通过智能方式,可以减少1-2个工作人员)。
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上海机场500㎡,100个舱体,投资总额约为200万左右为例:
通过以上粗略统计,利润率约40%左右。每个机场的租金差额较大,以上表格仅用于参考。
通过对比现有高端、中端、经济型酒店市场来看,40%的利润率已经远远超过现有酒店的回报率。在目前收益最好的中端酒店中,平均回报率仍不足20%(每个地区不同、成本不同,这里仅做平均收益对比,不代表全部酒店经营情况。)
重重问题与即将到来的竞争
在销售方式上,胶囊酒店通过线下的服务人员推广和OTA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目前,在主流的OTA中,均可以通过在线预定。不过,小刘也告诉记者:“现在,国内运营胶囊的酒店慢慢多了起来,几个品牌之间未来肯定会产生竞争,有的机场已经出现了多个胶囊酒店,涨价的可能也不大。如果未来机场的舱体越来越多,估计也会有洗牌的可能。”
为此,记者走访了西安、杭州、青岛等机场胶囊酒店,其中卫生、隔音、网络、通风等都是普遍反映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更多的客人是作为午休或者中转休息使用,国际机场中,过夜客户还是比较多的,不过,大多数情况下,重复入住的消费比较比较少,更多的是过路客”小刘这样告诉记者。
“隔音、通风等问题,主要是看购置人采购的舱体标准,大多数情况下,舱体通常都会接受订制,一些购置人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小厂劣质的材质,不仅不能通过消防的要求,通常舱体含有有毒成分,制造工艺也不能达标,导致消费者成为受害者,建议,一定要采用合规的、大厂的产品。”某舱体制造商吕先生告诉记者。
在国外,很多国际机场都已经有成熟的胶囊酒店如:日本、韩国、阿布扎比、英国等等,能够提高更为长久的休息场地,在客流量较为庞大的高铁、机场必有很好的消费需求。国外很多国家对进入加长的胶囊酒店具有很严格的材质、消防、卫生等要求,以至于大多数消费者可以进行放心消费。
在日本,胶囊酒店公司Capsule inn 已经成为该领域的连锁品牌,并复制于非机场和高铁站附近的商业中心,主要用于不愿来往折返的职业经理人过夜使用。在国内,尚没有发现国内头部酒店集团正式进入这一领域,但是,随着这种微空间的升级和连锁化,配合未来智能化的手段,进一步降低过夜成本的需求应该会得到放大。然而,它主要的竞争对象或许就是经济型酒店下游的主力竞争者。
国内胶囊旅馆的下一步怎么走?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宏浩认为,只要政策允许“胶囊旅馆”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很多地方由于政策限制恐怕很难经营,牵扯到群租问题、消防问题等,但如果符合国家法律,选择以自由行方式出游的游客又越来越多,“胶囊旅馆”同比经济型酒店售价较低,相对廉价旅馆又更加干净舒适,是很多背包族或旅费有限游客的首选。
而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则觉得,“胶囊旅馆”要在全国各地复制这种经营模式很难。因为好奇而去尝试的游客群体首先会流失,复制的粗制滥造也不会受游客青睐。“胶囊旅馆”的安全性、卫生条件、基本舒适条件能否达标也影响其今后发展。各地建设的“胶囊旅馆”数量是否符合需求量,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其发展仍需观察。
而社会舆论有不少表示,需要给中国版胶囊旅馆一些时间和空间。事实证明了照搬外形是不可行的,对于胶囊旅馆真正的结构模式、经营理念等需要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把握受众人群真正的需求,将胶囊旅馆模式系统化、规范化,相信有一天,中国也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胶囊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