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社交型酒店在国内逐渐成为风潮,主要集中在中端酒店,首旅如家、华住、铂涛以及亚朵等酒店集团纷纷推出社交型酒店品牌,或者强调酒店的社交功能等。与以“住”为核心的传统酒店相比,社交型酒店更注重设计、公共空间、社群及社区的打造,并通过这些元素来进行品牌营销,增加品牌的黏性。
社交型酒店成为当下的消费热点
随着消费升级,酒店需要不断提升附加值,社交型酒店成为当下的消费热点。可以说,在生活方式经济形态的变化中,更为强调社群及客户黏性,从而促生社交型酒店。中端社交型酒店的兴起,与千禧一代行为特点紧密相连。千禧一代注重生活品质、追求个性化,从小对于社交、社群都保持着高频次的熟悉度和参与感。这些80后、90后的人群已经成为消费主体,占到了酒店顾客总量的三分之一。
所谓社交型酒店,是借助酒店的开放性和连通性,强化其社交功能的一种生活方式酒店。通过空间设计、功能打造以及主题活动,吸引客人走出房间,在公共空间享受社交的乐趣,同时也吸引本地居民将其作为社交的场所。
目前,国内社交型酒店基本以中端酒店为主,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赵焕焱表示,中端酒店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酒店投资开发模式之一,要做好中档酒店,需在功能升级和细分市场定位上下功夫,包括打造客房外的第二空间,如健身房、书吧、茶社、影视社交区等。
“小房间,大公区”,将客人“赶出去”
在众多社交型酒店中,Citizen M无疑是业内公认的“标准”。这个来自阿姆斯特丹的酒店连锁品牌颇受年轻人的追捧,最大特点就是为宾客创建融洽互动的社交场所。统一15平米房型,安置了一张2米大床,并根据当下年轻人更喜欢窝在沙发上用笔记本的习惯,不设写字台。小房间发挥着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客人“赶出去”,享受公共空间的社交和休闲的乐趣。
目前国内社交型酒店基本坚守“小房间,大公区”的原则,无论是CitiGO,还是ZMAX潮漫、亚朵轻居,其客房面积基本控制在18-27平方米左右,只是睡觉和沐浴所在;公共空间才是主角,平均在300平米左右,有的甚至达到700平米,可以提供音乐、派对、阅读、办公、健康轻食等功能,鼓励客人走进公区,享受社交。
比如CitiGO将公共空间打造为时尚社区,设有咖啡吧、餐厅、露天电影、屋顶花园等;ZMAX潮漫的核心产品潮漫酒廊,是将前台与酒廊功能叠加的社交空间,还提供桌球、室内高尔夫、自助迷你唱吧等娱乐功能;亚朵轻居的大堂也提供阅读、摄影、咖啡等主题。华住创始人季琦表示,未来酒店大堂的接待功能退化,Check in counter尽量小,大部分工作都可以在移动端完成。当前台退化成可有可无的时候,社交、审美、休闲等功能走上前台。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类酒店的发展都是用社交型大堂的概念发展,主要功能集中在大堂层设置。不过,业内人士也认为,国内社交型酒店创新力不够,基本还是在模仿国外成功案例,但是有些社交方式并不适合中国消费者。另外,除了大堂的功能区,其他空间也不可忽视,比如会议空间,可以尝试开放式布局,并设置相关主题。
社交型酒店不能简单模仿,必须有自己IP
赵焕焱提醒,在竞争激烈的中端酒店市场,社交型酒店不能简单模仿,必须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他认为亚朵旗下的THE DRAMA酒店,以莎士比亚戏剧为灵感的戏剧主题,虽然并没有主打社交概念,但实际上细分了社交爱好市场,增强了客群黏性。
善于打造主题酒店的亚朵,与十余家IP达成合作,比如与网易云音乐联手打造“网易云音乐·亚朵轻居”酒店,命名为“睡音乐”主题酒店。据了解,这是亚朵首次与音乐领域的头部IP合作,也是网易云音乐第一次在线下实体空间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音乐氛围体验,未来进行长期的、不断更新的内容运营。
除了按照楼层打造不同音乐主题,还在酒店一楼公区以及顶楼露台,融入小型音乐现场的功能。在酒店开业后,将依托于网易云音乐的音乐人和乐迷社区,不定期在酒店开展演出、见面会、交流会等活动。此外,酒店未来还将打通房间内音响与用户的网易云音乐账户。
实际上,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日渐增长以及中端酒店市场竞争加剧,酒店如何吸引流量成为关键。在此背景下,作为主题酒店类型之一,IP酒店被提上日程。2014年,国内主题酒店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94亿元。除了亚朵,铂涛旗下希岸酒店曾表示,要将自身品牌打造成IP,推出希岸态度IP酒店,并曾与屈臣氏莴笋App等跨界合作,真正让消费者从营销场景中感受到了产品特性与优势,引起了使用共鸣。
盈利与扩张的矛盾
打造社交空间势必会增加酒店的成本。对投资人或者加盟商来说,加大公共空间投入,是否能带来更高的收益?CitiGO品牌总监尹维表示,社交型酒店可以通过减少房间面积,增加客房数量来提高盈利,“我们发现,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差旅人士更青睐于小面积的独立空间——因为不必与同事分享一间客房。”
以上海静安CitiGO酒店为例,开业半年后,入住率达到100%,日营业额最高已达10.9万,坪效高达24.2元。此外,酒店将增加增值房型,将酒水、休闲娱乐项目接入,推出增值服务来增加盈利。业内人士认为,与国外社交型酒店相比,国内同类型酒店的公区收益占比偏低,尚未找到最佳盈利点,目前大部分酒店住宿收益占80%,餐饮只有10%,未来社交型酒店可以将公区收益占比提高到30%-40%。
不过,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认为,一方面,酒店的社交空间投入可以借助社会财富,比如引入咖啡、娱乐、时尚等品牌加盟,另一方面可以摆脱OTA的“压榨”,通过社群提高用户黏性,增加回头客占比,从而提高收益分成。“社交型酒店的盈利模式可以参考零售业,商场一度被电商打扒,但目前开始复苏,从购物场所转型为度假休闲场所,主要盈利点就是餐饮、休闲、娱乐等。”
线上线下互动,增加品牌黏性
赵焕焱认为,与传统社交型酒店相比,社交型酒店的另一个特点是有互联网、移动互联网、AR、VR等新技术应用。实际上,国外很多该类型酒店都与在线社交平台紧密相连,比如主打Twitter主题、Instagram平台以及酒店专有社交网络平台等。但是,国内社交型酒店依然立足于线下活动,鲜有打通线上线下的社交圈,比如CitiGO的社交app正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希望找到适合国人的社交模式”。
她认为,在社群社交方面中国消费者略为被动,不能一味照搬国外,但年轻客群接受社交属性的能力很强,至少酒店现场还原了初期预想。
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总经理孙坚此前也向媒体表示,国内所谓社交型酒店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能真正落地的不多。旗下的和颐至尊通过与“洽客in”社群合作,尝试将其线上社群延展至酒店,并通过线下推至线上的酒店移动社区,让酒店的客人加入社群,产生更多的社交连接。赵焕焱建议,未来社交型酒店发展的趋势是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应重视技术进步的应用,考虑线上线下的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