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享尊贵服务 | |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都市118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端访谈 » 图文访谈 » 正文

潘少峰:本土酒店品牌“出现”之我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28  来源:迈点网  浏览次数:389
核心提示    本土酒店品牌绝非到了一“出现”,就能和国外品牌同台竞技的份上。现阶段,本土酒店品牌并不具备挑战国外品牌酒店的能力,也不具备这种实力。
  ——迈点网特约评论家潘少峰(酒店职业经理)
  
  近期行业媒体对中国本土酒店品牌的大量推出,做了许多报道和评论,更有不少观点认为是本土酒店品牌的集中“觉醒”和“爆发”,而我以为以“出现”二字形容更为妥贴。下面谈谈个人陋见:

  一、本土酒店品牌“出现”之我见
  
  1、只是本土酒店在现时酒店业局势下企业品牌意识的一种“幡然醒悟”。纵观20多年来,本土酒店在长期经营中品牌意识淡漠,单一品牌长期经营,几乎完全无视客源市场的分类和消费特点。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的号称拥有100多家连锁酒店的本土酒店集团还是持单一品牌在运作。和国外酒店品牌相比,本土客户对本土酒店没有品牌分类,没有对各类客源进行准确定位,并无法提供相应的服务感到反感和厌倦。
  
  2、本土酒店众多品牌的集中“出现”,犹如中国改装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实际上只解决了一个“有”和“无”的问题。其实只是从“无”到“有”走出的第一步,更是本土酒店品牌塑造的开端。
  
  3、本土酒店和国外品牌酒店“共事”、“共侍”20多30载,只搬(学)来了服务程序、规范和管理制度,却未能从中学到根本的东西。而其服务价值的核心——企业和服务文化却没有学到,因为它是不可复制和复印的。
  
  4、本土酒店品牌如万达、绿地等自有酒店品牌的“出现”,窃以为实属是被形势所逼的无奈之举。我们可以想象:倘若非国外品牌酒店管理费收取过高、业主获利甚微或几无,致使酒店业主们心存不甘;倘若国外品牌酒店能和众多地产商的业主们基本上做到互利双赢、各取所需,恐怕本土酒店自有品牌的集中“出现”还将延缓很多年。
  
  二、本土酒店品牌的顺利成长,还须过几大关
  
  本土酒店品牌绝非到了一“出现”,就能和国外品牌同台竞技的份上。现阶段,本土酒店品牌并不具备挑战国外品牌酒店的能力,也不具备这种实力。原因可从下列所述看出。
  
  1、品牌标准体系的建立。国外品牌酒店的每一个品牌都有着其严格、详尽的酒店品牌标准体系。而现阶段集中“出现”的各个本土酒店品牌,我还未看到其相关的详细资料披露,但我们可以看看国外酒店品牌,其每个品牌都有着相关准确的定位和定义(即品牌标准体系):
  
  A、该品牌的市场或档次定位,即该品牌所针对的特定的细分客户群是谁?以及他们的消费需求特点是什么?
  
  B、该品牌酒店地理位置的选择与确定,是位于城市中心区还是CBD?是城市的机场港口等交通要道还是商业区?是海滨度假区还是旅游风景区?
  
  C、该品牌酒店的客房数量一般为多少;
  
  D、根据特定细分客户群的消费特点,该品牌酒店能为特定客户群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品质?
  
  E、该品牌酒店的服务文化是什么?也就是一句话(又称广告语)说出该品牌酒店的服务特质(特色)。
  
  所以,要想达到国外品牌酒店的这一境界,非有多少年的沉淀和积累才能铸成。但愿本土酒店品牌都能顺利地走过这一关。
  
  2、企业文化的打造。企业文化的打造绝非毕于一日之功,没有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打造、培育是实现不了的。我们现在所能看到本土品牌酒店的“口号式”、“忽悠式”的所谓企业文化,只是“文革”遗毒在思想、文化上的一种表现,绝非是企业文化!现阶段,民企或国企都有着其致命的缺陷,即家族式管理或任命式管理,所谓员工对其“企业文化”的认同,更多程度上说只能是员工对民企或国企“潜规则”或“游戏规则”的认同。
  
  3、品牌文化的培育。这个品牌的内涵是什么?它能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该品牌服务所体现的特色是什么?这一品牌文化如何去锻造?又如何去忠实地贯彻执行?如何去发扬光大?同企业文化一样,它也是需要本土酒店去精心培育和日积月累来积淀形成的。
  
  4、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不成熟,必将带来管理人员的断层与缺乏。随着品牌酒店数量的增加,既能忠于并忠实执行品牌文化,又有经营管理阅历的中高层管理人才必不敷使用。以往本土品牌酒店此类现象甚多,外派时,低层充中层,中层顶高层,因为缺乏相应管理层级的历练,使得扩张连锁而接手管理的酒店成了这些人员的“练兵场”或“管理实验场”。因而,如何应对中高级管理人员短缺是考验本土酒店发展的关键。当然了,国外品牌酒店在华大肆向二、三线城市扩张中同样也面临着管理人员缺乏现象的制肘。
  
  5、管理团队的磨合。接手管理一家酒店,所需要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就现有本土酒店的情况,不可能是“整体输出”的,其人员必定是派出和招聘、总部派出和当地录用相结合组成的。各人的受教育程度各异、经历不同、阅历不一、素质参差不齐,这其间必会带来人员之间的“磨合”难题。即使中高级管理人员都是来自五星级酒店的,但不同品牌、不同地域、不同体制酒店来的人员必定带有其所在酒店“企业文化”影响下产生的深刻烙印,带有其对同一事务处理的不同看法、见解。可以想像,本土酒店品牌拓展中将要遭遇的管理团队的磨合会是多么地突出!
  
  6、制订企业发展战略,常常是豪言壮语、掷地有声,而实际效果却难以企望。政界盲目追求GDP的冲动在酒店业表现为一味追求连锁管理酒店的数量多寡,并以此作为“政绩”和“排名”来“炫耀”,包括民企和国企莫是如此。目前,经济型酒店发展扩张中所出现的许多问题,应该引起星级酒店的警觉。如何克服这种“冲动”而追求脚踏实地去管好一家发展一家的稳步发展战略,更是本土酒店所要过的一关!
  
  8、地域间的文化背景差异所带来的运营风险。企业并非跨国发展才会遇到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在同一国度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区域经营管理酒店,也会遇到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如果品牌文化和管理团队缺乏管理的包容性,缺乏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意识与观念,肯定会带来企业的运营风险。
  
  9、危机(风险)的管理能力。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碰上各种危机(风险)的出现,如政治危机(风险)、经营危机(风险)、管理危机(风险)、自然灾害危机(风险)等,而成熟酒店品牌均有其一套能成功应对各种危机(风险)的管理预案和危机(风险)处理教育培训体系。纵观本土酒店业最缺乏的也是这种制订和执行预案的实际执行力。
  
  10、预订销售网络和客户服务体系不完善。这包括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央订房系统、酒店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等。国外酒店品牌经过几十年或上百年的经营,已几乎建立了完善的这类体系。据了解,本土酒店有不少已经建立并完善了这些系统和体系,但在如何做到软件和服务的“人机合一”并体现在服务价值上,却是本土酒店的一个弱项。
  
  最后,应该说的是,本土酒店品牌集中“出现”也好,“觉醒”或“爆发”也罢,均是中国酒店业的一大幸事。本人此处所议,绝非否定之意,只是提出一己之陋见,籍以给 正在“启程”的本土酒店品牌以参考。
  
  目标已定,路途甚长,前程曲折,难关不少,作为老酒店人,衷心祝愿本土酒店品牌能闯过道道难关,顺利成长!
 
关键词: 本土酒店品牌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品牌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都市118

 
 
文明 协会 举报 行业 110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193号